韩国总和生育率从1983年以来就一直低于2.1的世代更替水平,2018年跌破1.0以后更是连年创造新低。
而生育率下跌的直接结果,就是劳动力严重不足。但是反过来,也让原本经历焦虑与失业“中年危机”的中年人,变成了香饽饽。
一项调查显示,76.5%的中小企业表示愿意聘用中年人。求职者要是会点基础办公软件、数据分析或是网络营销,那就更好不过了。
SK集团的子公司SK Eco Plant,50岁以上的员工退休后如果愿意并且公司需要,公司会重新聘请他们为合同工。
首尔一位咖啡店老板雇了一名40多岁的兼职员工。一开始他还很犹豫,后来却发现这位员工比年轻员工更细心,也愿意工作更长时间。老板表示非常满意,将来会再次聘请中年员工。
隶属于首尔市政府的“首尔50+”网站专为中年人定制,不仅提供就业信息,还举办各种培训,从技工到码农,种类一应俱全。
由于严峻的少子化和老龄化,韩国年轻人口数量不断下降。2023年,20岁年龄段人口减少约22万人。
一位五十岁的女老师白天在学校教书,晚上去餐厅打工至凌晨两点,工作时间长达十五小时。可即便如此,她和丈夫供养两个上学的孩子,仍然力不从心。
大女儿高考前补课费每个月就要200万韩元,而小女儿也要准备高考。高昂的教育费用不仅让家里存不下钱,反而要向银行贷款。
但对于韩国中年人来说,苦什么都不能苦教育。为了让子女有一个好前途,哪怕花掉所有的钱也在所不惜。
韩国流行“勺子阶级理论”,指按照家庭背景的好坏程度,社会阶层可分为“金勺”、“银勺”、“铜勺”和“土勺”。
但即使阶层流动性降低,普通父母也不敢对子女教育有一丁点的怠慢,用他们的话说,“就算无法给孩子留下资产,但也不希望教育上输起跑线太多。”
即便攒下了一些钱,也都用于孩子的教育,一家人不得不租房居住。面对生活的重重压力,朴先生只能感叹自己生不逢时。
退而不休是韩国老年人的普遍状况。对比其他发达国家,韩国的养老金和福利制度比较落后。在经合组织(OECD)的 38 个经济体中,韩国的老年相对贫困率最高,每10名老年人就有4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有数据显示,50岁以上韩国国民要维持“最低标准生活方式”,平均每月需要至少145万韩元(约7600元人民币)。然而在实际中,缴纳20年以上养老保险的韩国人平均每月只能拿到养老金88万韩元(约4600元人民币)。
更何况,韩国在1999年才将买养老保险变为强制性政策,很多老人交养老金的年限并不长,因此领到的金额更加微薄。
生计压力之下,老人们即便到了七八十岁也要打低端的零工,若实在找不到工作,便只能以捡废品为生。
年近七旬的李钟仁大爷,天还没亮就要出来搜罗纸箱、易拉罐,一天下来100公斤的废品只能换到3美元。
由于50岁才开始缴养老金,李大爷的退休金只有可怜的170美元(约1200元人民币),这些钱还要全部花在房租上。剩下的日常支出全靠每天卖废品来维持。
年轻时她的丈夫把家里房子赌光,留下她一人独自抚养四个孩子。然而老了后,孩子们却对她不闻不问。她只能和亲戚住在一个小房子里,勉强维持生活。
由于患有关节炎,朴女士无法从事正常的工作,但每月又必须负担250美元的药费。无奈之下,只能落得这般境地。
韩国应届生第一年的收入,在中小企业平均为2500万韩元(约13万人民币),大型企业则为3800万韩元(约20万人民币)。
白天金阿姨出门工作,晚上回到家后儿子也不出房间,她只能根据外卖包装、吃饭洗碗的痕迹来猜测儿子一天的生活。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