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书院制”?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时间:2024-01-07 14:00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对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现代大学书院制成为一种新时代背景下的通识教育人才培养和管理的新模式。时至今日,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多所高校都在推进书院制教育改革,实施书院制教育已成为中国高校教育改革的一种积极探索和有效尝试。

  现代书院制一方面承袭了我国古代书院“德业兼修、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的传统,另一方面融合了西方住宿学院“导师制、选课制、分工制”的专长,采用“学院+书院”的双重管理,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我国高校书院制的核心特征有哪些?一是推行社区制度。对接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提供丰富的社群生活,改造学生的生活园区,在其中加载现代先进的学习生活设施,为学生提供自主化的学习生活空间和人性化的育人氛围。二是推行导师制度。构建多维导师体系,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支持,特别是加强学生与育人导师、学业导师、社会导师之间的沟通交流,密切教学相长、共同发展的师生关系。

  书院制的最大特点——混合住宿,打破大学同专业学生“聚居”的传统,使不同年级、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混住在同一栋楼内,得以共同交流,帮助学生开阔视野,使不同的思维方式得以碰撞,并积累丰富的人脉资源,弥补学院专业教育在学科交叉方面的不足,培养具备跨界整合能力的交叉复合型人才。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提出:“要探索建立书院制、住宿学院制等有利于师生开展交流研讨的学习生活平台。”

  2019年,在教育部发布的《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动高校建立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开展‘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试点工作”。

  2020年,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指出依托书院、宿舍等学生生活园区,探索学生组织形式、管理模式、服务机制改革,将园区打造成为集学生思想教育、师生交流、文化活动、生活服务于一体的教育生活园地。

  2022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通知》,发挥学校优秀教师的育人引领作用,实施朋辈导师等学业互助与辅导制度,探索书院制育人模式。

  书院制教育创新学院、书院协同育人机制,加强通识教育和环境熏陶,拓展学术及文化活动,促进学生文理渗透、专业互补;通过让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一起学习生活,交流彼此之间分析问题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实现素质教育等。

  书院制模式下学院能够从之前纷繁芜杂的学生管理工作中松绑,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科研的任务上,有利于对第一课堂的投入和质量提升;书院则聚焦第二课堂开展育人工作,能够有效补偿传统本科教育体系的不足,推动学校各方面各领域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向“立德树人”中心汇聚,打通“三全育人”最后一公里。

  “辅导员入住宿舍后,我们联系起来更加便捷,日常交流更密切了”“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同学住在同一栋楼里,可以互相交流、拓宽视野”

  “我们现在不仅有授课老师和辅导员,还有育人导师、学业导师、社会导师、学生朋辈导师。平时想和导师交流,提前预约登记就可以。”

  书院、学院之间“教”与“育”的有效衔接,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结构性增长,还能够提升学生的理想追求、价值观念、胸怀视野和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开拓出更有创造力、更有积极义的未来的内在动力。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