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向东:现在还有另外一个呼声,如果你想刺激国内的消费,最直接的做法就是给老百姓发钱,就像有些国家一样的,我给中低收入的一些老百姓每个月发一笔钱,然后他的消费的积极性就不更强了嘛,老百姓有钱了就更会消费,你没钱的话你老要他消费,他怎么消费,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原来我们的很多的经济学者,包括社会各界呼吁过,但是我们国家一直没有比较大的动作,原来担心是因为养懒人,所以就是采取了所谓以工代赈的方式,就是搞基建、搞工程、搞项目这种方式。
其实我觉得这两个并不矛盾,现在有些就业压力比较大的地区,对于一些生育养育孩子成本比较高的家庭,适当的发一些消费券,一方面是有利于扩大消费,第二个是会极大的提高民众的这种幸福指数,以及我们国家的这种威望,适当的发一发消费券,还是有必要的。
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就是说本身中低收入人群的收入水平确实太低了,那么你发钱给他的时候他不一定会消费,而是把钱存起来了,因为他收入低,他就有钱的话就会去存银行了,那么这个时候对经济增长就起不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是不是会出现这种情况?
其实你给中低收入的家庭发的钱,他更大程度上是用于消费了,他的边际消费倾向会更高。打个比方就是你家里有100万存款,给你发一万块钱一千块钱,估计你就存起来了,但是有的家庭在外面一堆的支出的需要,他其实没有钱,你给他发了他就花出去了。
反而就是消费券对于这些生育养育成本比较高,然后对于一些生活相对比较困难的家庭,消费的带动作用会效果更好,雪中送炭嘛。
我们财政政策其实还是挺不错的,我们今年的赤字率是3%,但是是后面加了1.1万亿的特别国债,这个特别国债未来几年都会持续,相当于这个财政的宽松是延续下去了。
过去我们的财政政策定在3%的赤字率,我们的赤字规模占GDP的比重不超过60%,这其实就是遵循了当时欧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就是老把这个事情来约束着自己,去进一步的宽松。
像美国还有日本早就不受这个约束了,当时《马斯特里赫特条约》主要是对南欧的一些福利国家进行约束,因为它过度福利。那么我们把这个条约来约束到我们的财政政策,当然我们研究者一直在提出我们的建议,其实我们可以通过这个条约更加有所作为。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