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结出“幸福果”
时间:2025-09-29 19:41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向城东,经拱极门,过卧虎山;沿山道,走盘旋路,看长寿槐,不觉间,便至水沟村。这个季节,来这里的市民大多是为了品尝有着上百年历史的水沟葡萄。

  秋日的阳光,为村口一棵阅尽600载沧桑的国槐披上金光,虬枝苍劲,绿叶凝霜,它是一位沉默的史官,不仅见证着脚下土地的变迁,更见证着一抹绵延上百年的甜——水沟葡萄。村里老人总说:“有水沟村,就有了水沟葡萄。”这份甜蜜的传说,可以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

  周末的清晨,采摘园外的柏油路上已停了不少车辆。从太原市区驱车而来的市民们,笑语声打破了山村的宁静。空气中弥漫的,是黄土的醇厚与果实甜香的混合气息,诱人深入。

  在种植户赵文元的葡萄园里,66岁的老赵正忙得不亦乐乎。他侍弄龙眼葡萄已有20多个年头,对这些“老伙计”的脾性了如指掌。“你瞧这龙眼,颗颗像算盘珠子,现在每公斤能卖到8元。”他托起一串沉甸甸的果实,紫黑色的果粒上覆着均匀的白霜,自豪地说,“但别急,最好的味道在国庆后,霜降一打,糖分攒足了,那才叫一个甜哩!”

  游客张先生带着家人,一边剪果一边赞叹:“老赵,你这葡萄味道真不一般,有股特别的清香!”老赵笑得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了:“咱这土质好,日照足,老祖宗选的地方没错!你们摘的就是历史,是贡品的味儿!”一问一答间,果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这并非一场孤独的盛宴。一旁,苹果、酥梨、西梅、大枣……各色果品仿佛在参加一场秋日的选美。

  这变奏曲的基调,已从昔日靠天吃饭的农耕,转变为今天标准化、科学化的现代农业协奏。水沟村的丰收,既是自然的馈赠,更是智慧与汗水的结晶。

  现在的水沟村仅葡萄就有巨峰、太妃等9个品种,还有杏、大樱桃、李子、桃、西梅、大苹果、梨、枣等多种水果可供采摘。

  这条廊道的一头,连着采薇庄园的现代喧腾。这里是滑雪场、是拓展基地、是绿色餐厅,充满了年轻的笑声与活力。而廊道的另一头,则蜿蜒通向前村那片渐次荒颓的郭氏古院。青砖照壁虽在,但“五脊六兽,方砖铺地”的南院、“窑洞加配房,木质转梯通幽”的东侧院,大多只剩残垣断壁,在秋阳下诉说着往昔“阳曲兰岗”郭家的辉煌与沉寂。

  水沟村的文旅智慧,在于让这两种时空体验自然交融。游客在采摘园里体会了收获的喜悦后,可以前往采薇庄园体验滑雪与户外拓展的激情;也可以静静地走到古槐下,听村里的老人“话桑麻旧事”,讲述郭秀资助义军、其孙郭伦支持抗日游击队的爱国传奇。

  “闹市中藏着‘大隐之居’”,这句话点出了水沟村的灵魂。它提供的并非简单的农家饭,而是一种“回归本真”的世外桃源生活。当游客手提满篮的甜果,站在新修的广场亭台上,看夕阳为古村镀上金边,远处现代都市的轮廓若隐若现时,一种奇妙的错位感油然而生。这便是水沟村的魅力:它让快速与缓慢、历史与当代、劳作与休闲,在这条独特的时光廊道里和谐共生。

  水沟村的故事,归根结底是关于“路”的故事。过去是泥泞的土路,如今是崭新的柏油路,而未来,则是一条越走越宽的产业融合与乡村振兴之路。

  在村党群服务中心,村委委员吴忠正与几位村干部围坐一起,商讨着下一步的发展大计。墙上是《特色采摘示范园项目实施方案》的规划图。“光有采摘还不够,得让游客留下来,有更多体验。”吴忠指着图纸说,“我们和采薇庄园的合作正在深化,打算利用闲置的12孔旧窑洞,搞活体验经济。”

  他描绘的生动画面现在已经开始动工:“这排窑洞,我们改造为传统豆腐坊,让游客亲眼看到豆子如何变成豆腐;那一排,恢复豆油石磨压榨,闻得到原始的油香;再配上‘壹喫叁’小食坊,用咱们自产的农产品做出特色小吃。这样,游客来了不仅能摘、能看,还能亲手做,再坐下来慢慢品,记忆就更深了!”采薇庄园还利用村里的葡萄酿制红酒,供游客品尝。

  这条未来之路,规划清晰而务实。方案中100亩现代化精品葡萄园、3个共享大棚可弥补冬季空白,这些项目正在稳步推进,目标是为村集体年增收20万元以上,解决就业50人以上。这是一条务实的经济之路。同时在现代化种植规划中,还将实行无人机喷药除虫,小型机械自动化为葡萄开沟埋藤,解决村里劳动力不足的困境。

  从咸丰年间的葡萄藤到今天的共享大棚,从贡品传奇到豆腐坊里的烟火气,水沟村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既要有现代产业的“硬支撑”,也要有历史文脉的“软实力”,如此,方能行稳致远,酿出醇厚绵长的幸福未来。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