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名初中生相继因脑膜炎去世!脑膜炎奈瑟菌究竟有多可怕?
时间:2024-07-07 21:04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近日,西宁市湟中区第一中学2名学生因脑膜炎去世的消息引起了广大网民的关注。当地教育部门发布通告称,两名学生均因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而抢救无效去世。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有哪些特征?又该如何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公众号“华山感染”发文称,脑膜炎球菌脑膜炎(又称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容易感染既往健康的年轻人。该病进展非常迅速,可以在数小时内致死。其临床表现包括重度休克、皮下出血、牙龈出血、四肢血管的血栓形成,谵妄以及导致在24小时内死亡的昏迷。

  如果感染未得到适当治疗,则死亡率非常高;即便是成功治疗的病例,长期后遗症也可以很严重。脑膜炎球菌病病死率居高不下,主要是因为难以有效治疗常由该菌内毒素诱导的迅速进展的循环衰竭。脑膜炎奈瑟菌(又称脑膜炎球菌)是一种细菌性病原体,是革兰阴性双球菌,感染的大多数病例是儿童和青少年。

  我国曾是A群脑膜炎球菌病脑膜炎球菌病高发国家,20世纪80年代随着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和A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并广泛使用,脑膜炎球菌病发病率大幅下降。然而,安徽省2003年至2005年暴发了新的血清群C群脑膜炎球菌病,形成了一个新的高毒力的谱系。2010年以来,我国脑膜炎球菌病报告病例主要分布在新疆、河北、安徽、四川、贵州和广东等省份,主要流行和病例发生季节为冬春季,主要发生在15以下岁人群,5岁以下儿童具有较高发病率,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尤其是6月龄至2岁的婴幼儿。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认为,此次青海病例的血清群和基因型有待进一步的检测和明确。如果是A,C群中的一种,则应当对当地的接种情况进行评估,如果是非A,C群的流行则提示可能需要扩大现有流脑疫苗的血清群类型以覆盖的相应血清群,如果是全新的流行株则更需要密切监测和深入研究该菌株的致病和传播特性。张文宏说,其次要对病例的接触者进行细致观察和预防性治疗,以免病例的进一步传播造成大面积的传染和疾病死亡。

  脑膜炎奈瑟菌所致脑膜炎的典型初始表现包括平素体健的患者突然出现发热、恶心、呕吐、头痛、注意集中力下降和肌痛。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诊断对脑膜炎球菌病患者的治疗非常关键。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王新宇教授表示,脑膜炎奈瑟菌与其他细菌不同之处在于其特别容易造成中枢感染和诱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临床病程进展快速是造成死亡率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对于感染病临床专业人员来说,对于此次青海西宁的两个病例,在痛惜患者逝去的同时,更需要提高警惕,做好发热伴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的监测工作,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在尽可能降低病死率的同时避免疾病的进一步传播而造成的更大危害。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