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经贸合作展现强劲活力(新时代中非合作)
时间:2024-10-28 09:39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经贸合作是中非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2023年,中非贸易额达到历史上的峰值2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5%;中国与近半数非洲国家贸易额同比增幅超过两位数;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超过400亿美元,是非洲最主要的外资来源国之一……一系列亮眼数据表明,中非贸易规模屡创新高,投资合作稳步增长,中非经贸合作充满强劲活力。

  清晨,渔船满载而归。肯尼亚东部海岸夸莱郡希莫尼镇的水产品加工厂内,当地员工将捕捞的鳀鱼加工成小鱼干后,封箱送入冷库,等待空运到中国进行深加工,成为美味的海鲜零食;

  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机械臂正从货船上卸下集装箱,安放在巨型堆场中。来自中国的商品源源不断地从这里进入尼日利亚;

  夜幕降临,浙江义乌国际商贸城仍是灯火通明。如今,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6万人次,非洲客商占比超过1/10,“世界超市”义乌助力“中国制造”通达非洲;

  繁忙的工厂、热闹的码头、奔走的客商,见证着中国与非洲跨越山海的经贸合作热潮。中国已连续15年保持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近年来,中非经贸合作规模不断扩大,贸易结构持续优化。“当前非中经贸合作不断深入、富有成效、充满活力。”埃及“国家回声网”如是评价。

  非洲国家对华农产品出口扩大是一大亮点。2023年,中国从非洲进口的坚果、蔬菜、花卉和水果分别同比增长130%、32%、14%和7%。南非鲜梨、坦桑尼亚芝麻、科特迪瓦腰果、卢旺达辣椒、埃塞俄比亚咖啡……越来越多优质非洲农产品被端上中国百姓的餐桌,这背后是非洲农产品输华“绿色通道”等举措顺利推进。截至目前,中国已与14个非洲国家签署了22项农产品输华准入议定书,自非进口农产品金额已经实现连续7年正增长。

  通过中非务实合作“九项工程”,中方立项实施援加纳渔港综合设施、毛里塔尼亚努瓦克肖特立交桥等26个贸易促进项目,立项实施援马达加斯加公路、赞比亚电力设施等11个工业化和就业促进项目……“贸易促进工程”“投资驱动工程”项下众多项目落实推进,大幅提升非洲大陆区域互联互通水平,为促进中非贸易便利化提供了强大支撑。

  “非洲在贸易、投资、技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无限的可能性和巨大的增长潜力,欢迎更多中国企业来非洲发展。”肯尼亚贸工部副部长阿布巴卡尔·哈桑·阿布巴卡尔说。

  今年5月,华为公有云开罗节点在埃及正式启用,提供包括人工智能平台、数据平台、开发平台在内的200多种云服务。这是埃及乃至北部非洲首个公有云服务,将进一步促进埃及数字经济发展。

  从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社会数字化转型,到电子商务、直播带货、移动支付等新业态,中非数字经济合作内涵不断丰富,助力非洲实现数字化转型。

  从参与多条连接非洲和欧、亚、美洲大陆海缆工程,到与非洲主流运营商合作基本实现非洲电信服务全覆盖,再到帮助非洲国家新增和升级通信骨干网,中国企业积极参与非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帮助非洲国家缩小数字鸿沟。“非洲具有广阔的数字经济市场前景。相信在中国助力下,非洲将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埃塞俄比亚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贝尔胡特斯法说。

  每一届非洲好物网购节,总会掀起一波“非洲热”。中非主播联手推介非洲特色产品,中国消费者坐在家中就能方便选购。中非携手拓展“丝路电商”合作,大量非洲优质商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进入中国市场。

  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近郊,齐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Kilimall)的仓库货架上,各国商品琳琅满目,员工们忙碌地清点货物、扫码、打包装箱。这个由中国创业者在肯尼亚创立的电商平台,成为深受非洲民众喜爱的在线购物平台,还为当地创造近万个就业机会。

  埃塞俄比亚政策研究院研究员德米西认为,中国电商是机遇和活力的助推器,其创新的商业模式和高效的运营能力正助力非洲经济社会向前发展。

  不久前,中非共同发布《中非数字合作发展行动计划》,聚焦新一代移动通信、骨干网络、数据中心等领域合作。乍得通信、数字经济和数字化部部长布卡·米歇尔表示,希望通过和中国伙伴的合作获得发展经验,帮助非洲在数字转型上取得长足进步。

  湖南高桥大市场的肯尼亚馆内,各色鲜花争艳。从肯尼亚到高桥大市场,这些鲜花的运输仅用了不到一天时间。非洲咖啡交易中心里,香气四溢,这里的咖啡直接从非洲采购,加工、包装后销售。南非龙虾经过10多个小时的飞行,从这里走上中国百姓的餐桌……作为中非经贸博览会的分展馆和常设展馆,湖南高桥大市场是中非经贸合作的缩影。

  去年,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期间,各方签约项目累计120个、金额103亿美元;发布99个对接合作项目、金额87亿美元,其中11个非洲国家发布74个对接项目,数量为历届之最。今年5月,作为中非经贸博览会走进非洲系列活动之一,中国—非洲投资贸易促进合作交流会在内罗毕举行,活动现场有10个合作项目进行签约。

  湖南袁氏种业高科技有限公司连续3次参加中非经贸博览会。“在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平台的助力下,我们与非洲国家的合作日益紧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万觉鸣表示,“杂交水稻种子、技术在非洲的推广,帮助当地农民增产增收,也增加了非资源性产品贸易合作新品类。”

  此外,中方还在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专门设立非洲农产品专区,并组织中国进口商与非洲展商开展一对一对接。去年第六届进博会上,11个首次参加国家展的国家中有7个来自非洲。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和企业带着本国特色产品走上这个世界舞台,也借着进博会的窗口了解中国。南非标准银行集团已连续6年“全勤”参展。该集团企业与商业银行部中非银行与贸易业务主管菲利普·麦博弗表示:“进博会提供了绝佳平台,让非洲企业可以面向庞大的中国市场进行产品展示和推广。”

  中非合作,互利共赢。展望未来,以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为新起点,中非双方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务实的举措,共同推动中非经贸合作高质量发展,为促进中国和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

  据日前召开的全国农业科技工作会议消息:围绕建设农业强国战略需求,我国将谋划设立一批重点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建设一批农业科学实验站和数据中心,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抓好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作为一种新兴清洁能源,为光伏行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近日,北京大学联合国内外多个研究组,提出高密勒指数晶面相干生长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性能的新策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24日,国家航天局在北京举办实践十九号卫星载荷交付仪式。此次交付的实践十九号卫星搭载载荷包括主粮作物、经济作物、微生物航天育种载荷以及空间技术试验载荷等二十大类。

  “1公斤DNA便可以装下全世界数据。”日前,北京大学张成、钱珑联合研究团队与合作者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并行“印刷”DNA存储策略,成功将信息打印在DNA分子之上,犹如在白纸上批量印刷信息。

  日前,国仪量子发布全球首个AI电子顺磁共振波谱仪,该系列产品不仅具备AI功能,还将关键核心指标——信噪比提至全球最高水平的10000:1,取得顺磁共振波谱学领域的重大突破。

  一项研究表明,自2001年以来,全球由森林火灾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激增了60%。相关研究10月17日发表于《科学》。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下称“规划”)。规划提出了中国有望取得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其中,在“宜居行星”主题中,太阳系考古、地外生命探寻等优先发展方向备受关注。

  免疫检查点阻断(ICB)是一种重要的癌症疗法,遗憾的是,该疗法应答率偏低——对少数产生应答的患者疗效显着,对大部分患者却难以奏效。因此,如何提高ICB治疗应答率成为癌症治疗的一个关键问题。

  近日,西北工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臧渡洋团队成功制备出地球上最“长寿”气泡,在声悬浮条件下气泡保持时间可达23分36秒,且在被直径0.8毫米的热铜针穿透时,悬浮气泡仍能保持不破裂。

  近日,中国科学院新疆理化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新疆理化所”)发布了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成果:科研人员以地球玄武岩为原料模拟火星壤,并通过熔融拉丝技术,将其制备成连续模拟火星壤纤维。这意味着未来人类有望就地取材,建设火星基地。相关研究论文于日前发表于国际期刊《交叉科学》。

  10月23日是今年的霜降节气。有人会问,“霜降”的霜从哪里“降”?是像雨和雪一样从天上降下来吗?二十四节气中,霜降与白露、寒露等都反映了气温下降带来的变化,露和霜又有什么区别?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以下简称南海海洋所)研究员詹海刚团队与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研究员冯明等合作,首次从全球尺度上揭示了涡旋在驱动海洋次表层热浪/冷浪事件中的关键作用,并指出涡旋会放大全球变暖对次表层极端温度的影响,加剧强热浪/冷浪的发生。近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

  银线秒,就可以把青海的绿色能源输送到1500多公里之外的河南;一秒的输电量足够一个家庭使用两年……这就是神奇的特高压输电工程。

  随着科幻氛围日渐浓厚,我国科幻创作队伍和读者队伍都在迅猛增长,科幻作家的创作热情高涨,中国必将成为科幻文学创作的热土。

  近日,中国科学院、国家航天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联合发布《国家空间科学中长期发展规划(2024—2050年)》,规划部署了我国在空间科学研究领域拟突破的五大科学主题和17个优先发展方向。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了解到,由该院孵化的中科永安(安徽)科技有限公司实施的新一代智能化环保型压缩空气泡沫高效灭火技术工程化研发项目,近日通过安徽省重大科技成果工程化研发项目验收。该技术通过优化泡沫生成与喷射系统,可应用于各类复杂火灾场景中高效灭火,尤其对锂电池灭火具有显着效果。

  近日,香港城市大学(以下简称港城大)成功研发出新型器件结构,可大幅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稳定性和效率,并简化生产工序、降低成本。研究显示,团队在改善二氧化锡层的氧空位缺陷后,器件的能源转化效率已超25%。

  记者21日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获悉,我国首个暗能量射电探测实验项目——天籁实验阵列,成功被平方公里阵(SKA)大射电天文台组织认证为SKA探路者项目,将为SKA提供新的科学探索机遇。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