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落地无锡,是对无锡轨交绿色智慧、多元融合发展的高度认可,更为推动“轨道上的长三角”可持续发展打开新格局。
以会为媒,交流技术、寻求合作,扩大无锡轨交发展“朋友圈”,此次行业“论剑”将推动我市轨道交通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北依长江、南濒太湖、东接苏州、西连常州,京杭大运河穿城而过,无锡独一无二的地理位置奠定了长三角都市圈“C位”的优势。
“十四五”战略部署为新型城镇化向都市圈、城市群和区域一体化发展指明方向,轨道交通的使命进入了建设“轨道上的都市圈、轨道上的城市群、轨道上的一体化”新阶段。
今年1月31日,我市首条市域轨交S1线正式开通运营,来往锡澄两地的万千市民搭乘S1线感受市域线的便捷,上演同城佳话,至此,锡澄之间被轨交连成一体,无锡硬核书写黏合锡澄、辐射长三角的“新IP”。
只争朝夕,今年,S2线开建,“两进两出”穿湖铺轨,环太湖水域61.48公里设9座车站,锡宜从此将“一轨相连”。
根据苏锡两地签署的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协议,规划中的苏州轨道交通3号线号线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无锡硕放机场的区域枢纽作用将更加凸显。
无锡地铁相关人士表示,无锡轨交建设正锚定长三角、苏锡常、锡澄宜一体化发展目标,在技术创新、产业协同、站城融合领域深度融合,构建覆盖全面、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同时深入探索契合无锡需求的中等线网规模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模式,为区域融合发展提供思路。
“地铁地下车站建设中的技术创新与实践应用、以重庆都市轨道桥梁美观设计为案例,分享城市轨道桥梁设计领域的独到见解和成功经验、隧道工程领域在智能化建造方面的最新进展……”
放眼无锡地铁线网,眼下,既有线路设备设施开始进入更新改造阶段,对于已建成的轨道交通存量,研究多样化的乘客出行需求,以更人性化的高品质服务来提升出行体验刻不容缓。
全国首座智能建造装配式地下车站在S1线南门站落地,大型无柱式新型车站在新线建设中应用推广,大盾构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机器人检修、智能运维覆盖了60%以上日检作业项点……
近年来,装配式绿色建造技术、无柱式新型车站、大盾构关键技术、绿色场段、BIM一体化建设管理系统等新技术,在建设各环节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理念。
伴随第三期建设规划实施,以绿智融合打造高效低碳城市轨交,无锡正为中等线网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探索可复制经验。
“城轨企业未来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板块是通过产城协同,经营发展企业各项业务,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学术交流大会上,业内专家指出产城协同是激活企业发展引擎的未来趋势。
实际上,过去的十余年间,无锡地铁重点推进三种经营模式:按照“站城融合、赋能城市”理念,打造“TOD+”模式,构建多元化经营模式,助力功能区建设模式。
三阳广场、愉樾天成、公园上城、运河汇、医疗健康产业园……近年来,无锡10多个TOD项目建筑面积超300万平方米,以城市轨交为纽带,为城市向上向下发展带来无限机遇和设想,创建了全国首个WELL认证的地铁TOD社区,形成了“生态、智慧、幸福”品牌。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