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然而,你知道血友病的首发症状通常不是外伤后出血难以止住,而是关节肿痛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小儿血液科专家提醒,由于公众对血友病的认识尚浅,许多血友病患儿在出现骨科症状后,辗转多个科室才最终确诊。这一现象值得引起大家的关注。
家住三明的小斌(化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尽管他的母亲是一名护士,但直到三岁多,小斌才被查出患有重型血友病。
协和医院小儿血液科副主任医师乐少华16日向记者讲述了小斌的病例。小斌在八个月大时,下肢就出现了多个硬币大小的瘀青。由于瘀青会自行消退,家人并未太过在意。然而,随着小斌学会走路,他开始频繁出现右踝关节肿胀。家人起初以为是扭伤,但多次的反复发作让他们开始怀疑。
到了两岁多,小斌的臀部在长时间坐推车后出现了血肿,这让他的母亲深感不安。尽管她曾怀疑过血友病的可能性,但由于家族中并没有血友病史,且小斌出生时的血常规检查也显示正常,她并未立即将这一怀疑与孩子的症状联系起来。
直到小斌三岁多,右肘关节肿胀疼痛到无法动弹,家人才带他到福州一家三甲医院骨科就诊,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在术前检查中,小斌的凝血功能指标被查出异常。术后,小斌被转到协和医院血液科排查。随后的进一步检查证实了小斌患有血友病。乐少华表示,小斌的Ⅷ因子活性远低于正常水平,属于重型血友病A。
乐少华介绍,血友病分为A、B两类,A类占所有患者总数的80%至85%,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五千分之一。B类是与Ⅸ因子活性异常有关,发病率为两万五千分之一。此外,由于血友病属于X性联隐性遗传性疾病,女性多为携带者,男性则是发病者。
乐少华强调,血友病的诊断并不复杂,只需进行相关的血液检查。然而,由于公众甚至部分医务人员对血友病的认识不足,往往会导致误诊或延误治疗。因此,当孩子出现皮肤出血、月经量大、皮下血肿或关节出血等症状时,应及时排查血友病的可能性。特别是那些非外伤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更应引起警惕。
在治疗方面,轻型或中型的血友病患儿通常只需门诊随访观察病情,而重型患者则需要长期进行凝血因子替代疗法,即每周注射凝血因子针剂以预防自发性出血。若不及时治疗,反复的关节出血可能导致骨关节受损,增加致残风险,甚至可能发生致死性的重要脏器出血。(记者 朱丹华 通讯员 苏萍)
台海网4月17日讯 (海峡导报记者 林少蓉 通讯员 石青青 陆婧媛)4月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今年主题是“认识出血性疾病,积极预防和治疗”。4月17日9时至11时,厦大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联合血液科在4号楼1楼取药大厅外举办血友病日公益义诊,欢迎参加。 血友病是由于患者缺乏某种凝血因子导致血液不能正常凝固,随时可因极轻微外伤而出血不止,故有“玻璃人”之称,...
虽然迄今人们还不能彻底治愈血友病,但如果血友病患者能够尽早开始定期规律性接受凝血因子替代治疗,完全可以避免反复发生关节、肌肉等部位的出血。此外,血友病患者及其家庭成员对于疾病的认识,以及能否自觉配合医务人员进行治疗,都是血友病防治非常重要的环节。 今年4月17日是第35个“世界血友病日”,主题为“人人可及:预防出血”,旨在提高全社会对血友病...
摔跤、滑倒、轻微擦伤,甚至走路时的不小心碰撞,都有可能让某一“小众”群体血流不止这些常人难以忍受的病痛背后,是血友病患者的常态。 2023年4月17日是第35个世界血友病日,今年的活动主题是“人人可及:预防出血”。专家呼吁,提高全社会对血友病的关注和支持,科学防...
近日,福建省首家血友病诊疗中心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友病诊疗中心”顺利通过现场评审并正式授牌。 据悉,血友病是一种需要终身管理的罕见遗传病。中国血友病中心能力建设项目由中国罕见病联盟和中国血友病协作组于2020年联合发起,旨在通过“血友病诊疗中心”建设,优化完善血友病管理体系,设立包括血友病综合管理中心、血友病诊疗中心、血友病治疗中心...
每年的4月17日是“世界血友病日”。2022年,第34个“世界血友病日”的活动主题是“人人享有团结合作、政策支持、共同发展”。通过政策普惠、服务优化,提升血友病的防治照护水平,提高全社会对血友病的关注。旨在营造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社会氛围,促进人人享有可持续发展的机会。 (汤静怡 徐湛) (来源:新华网)
版权声明: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导报(台海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免责声明:台海网转载自网络的文章和图片,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内容仅供参考。
如我们使用了您的作品(包括文章和图片),请作者与本网联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现在本网,可联系我们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责任编辑:)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