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技能成才步伐跟上產业升级节奏(人民时评)
时间:2024-11-15 07:49来源:未知 作者:未知 点击:

  前不久,22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產业工人,陆续走进清华大学,参加由全国总工会举办的大国工匠人才培训营,和教授、院士等专家学者一起探讨学习。满满“工业风”的课堂,成為清华园的一道别样风景。

  过去,產业线上的工人,讲究的是熟能生巧。如今,有机会到高等学府进修,把实践经验上升為理论认识。一名参加培训的產业工人坦言,通过学习和交流,一些工作中卡壳的技术难点有了新思路,对行业发展也有了新理解。

  人才是第一资源。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產业变革深入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產业工人,无疑具有战略性意义。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关於深化產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印发,对深化產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作出全面部署,為锻造一流產业技术工人队伍指明了方向。

  毋庸置疑,在我国迈向制造大国的歷程中,產业工人扮演着极為重要的角色,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中国制造迈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產业工人队伍建设也面临新的挑战。為產业人才搭建成长阶梯,使之适应新型工业化发展需求,是更好保障產业工人权益的内在要求,也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

  產业升级,不只是技术和装备的升级,也需要人才资源的支撑。充分发挥產业工人在制造强国建设中的骨干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產业工人技能形成体系,健全职业发展体系,让技能成才的步伐跟上科技进步和產业升级的节奏。

  湖南湘潭钢铁集团,在智能化转型改造过程中,工人和钢厂迎来了一同“升级”。面对更復杂、参数更多、数据更精细的操作系统,原本老师傅带学徒的方式不适用了,厂裡便组织技术骨干从头学习,带领工人们一起转型,让工人成為一岗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此次出台的《意见》也明确提出,企业按规定足额提取和使用职工教育经费,确保60%以上用於一线职工教育和培训。调动各方面力量,落实企业培养责任,健全社会支持体系,不断促进產业工人知识更新和学歷提升,中国制造向价值链中高端攀升就有了更坚实的依托。

  科技进步有利於增加全社会的福祉,但也要看到,新技术新业态的快速发展,短期内会对传统就业岗位造成一定的冲击。破解这一问题,一方面要强化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增强技能本领,适应新產业新技术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切实做好各方面权益保障,让產业工人的待遇随着社会发展水涨船高,吸引更多青年人才投身实体经济。

  浙江德清推进能级工资集体协商,累计覆盖企业1824家,惠及职工6.83万人﹔湖南打破职称评审与技能评价界限,2023年70名產业工人获评高级工程师﹔广东广州落地实施工伤保险新规,快递员、货车司机等也能参保……随着行业发展的变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不断提升权益保障水平,產业工人的成就感获得感幸福感才会进一步增强,创新创造活力才能得到更好激发。

  產业工人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这是一笔宝贵的社会财富,用心用情用力呵护他们茁壮成长,迎来的将是一个锐意创新的中国、向上生长的中国、高质量发展的中国。

  人民日报社概况关於人民网报社招聘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责任编辑:)

关键词:

随机推荐

联系我们 -